为严肃学术纪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期刊声誉和信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的有关条款,结合本刊出版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规范。
一、编辑准则
1、编辑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篇文章,并应根据其价值和质量进行评判,而不考虑作者的种族、宗教、国籍、性别、资历或机构背景。
2、编辑认为文章不适合期刊报道方向时,应直接拒稿而不需同行评议。
3、编辑需确保所有稿件(包括自由投稿、主编特约稿、专题及专刊约稿)均通过“初审、同行评议、终审”后采用,并确保每一篇文章均经过至少两位该领域专家的同行评议。当主编、副主编为作者之一时,编辑部将另行指定终审人。
4、编辑须高效、及时地处理文章。
5、编辑必须对同行评议的过程保密,有关文章的信息,不应与同行评议过程之外的任何人共享。
6、编辑须明确其与稿件存在的任何潜在利益冲突,包括与作者的任何关系,确保不会对稿件产生任何偏见。
7、未经作者明确书面同意,编辑不得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所评审稿件中未公开发表的材料。
8、无论何时,收到有关文章的出版道德问题投诉时,应立即采取响应措施,积极调查、取证、落实。必要时,需开展更正、撤销等工作。
9、针对已发表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或者结论,如果收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存在问题,需开展适当的勘误工作。
10、公正选取稿件,接收或拒绝文章只能基于该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及是否符合期刊的宗旨及范围。
二、审稿人准则
1、审稿人须公正、客观地评审每一份稿件,并应根据稿件的价值、质量给出最终评审结果,而不必考虑作者的种族,宗教,国籍,性别,资历或机构背景。
2、审稿人收到审稿邀请时,须明确其与稿件存在的任何潜在利益冲突,包括与作者的任何关系,确保不会对稿件产生任何偏见。
3、审稿人必须对评审过程保密,有关稿件的任何信息,不应与同行评审过程之外的任何人共享。
4、审稿人应尽一切合理努力评审稿件及按时提交评审意见,如遇到无法评审或者无法按时提交审稿意见时,应及时通知编辑。
5、审稿人应结合稿件的价值、质量及期刊的情况,给出客观、公平、有效的审稿意见,以帮助编辑做出最终决定,并帮助作者完善稿件内容。
6、审稿人应确定作者未引用的相关出版物和文章中与已出版论文之间的任何实质性相似或者重复部分,并告知编辑。
7、审稿人应客观地评审稿件,审稿意见中不得出现对作者的个人批评。
8、未经作者明确书面同意,审稿人不得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所评审稿件中未公开发表的材料。评审过程中获得的相关信息或者思路必须保密,不得用于个人的工作成果。
三、作者准则
1、文章内容应未发表过或未被其他公开出版物刊载过,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
2、文章内容应为作者原创,数据真实可靠,不允许出现抄袭、剽窃、伪造或者篡改数据。对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作者须标明引用,并在必要时征得许可。
3、文章署名作者及单位须真实,不允许出现不当署名:将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将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列入作者名单;稿件采用后,擅自在论文中加署或者删除作者姓名及单位;虚假标注作者信息;作者排名不能正确反映实际贡献。
4、文章署名所有作者均需对文章内容负责。
5、通讯作者须确保文章所有署名作者都同意文章发表及在文章中署名。
6、对于文章中可能涉及到的任何特定或者危险实验、材料等,作者须明确说明。
7、作者应保留文章的所有原始数据,必要时备查。
8、作者须避免在文章中出现损害任何人的诽谤性陈述。
9、作者须声明与该文章有关的任何潜在利益冲突。
10、作者须注明该文章的所有研究经费来源。
11、如对评审内容或评审结果有异议,可向编辑部提出申诉。
12、特别说明,人工智能工具仅可用于辅助润色,不能用于生成式编辑或自主内容创作。
四、撤稿与更正
1、本刊的编辑委员会、审稿人在稿件的评审过程中及发表后,若发现文章作者存在出版伦理伤害及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将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经调查确认存在违规事实后,将通过邮件通知相关作者,作者有机会就问题进行说明。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编辑部可能采取以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如果稿件尚在审稿阶段,可作退稿处理;
2)如果文章已经通过印刷版发表,将根据违规性质及严重程度采取相关措施,或追加更正声明、勘误说明,或做撤稿处理。若文章已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撤稿文章将仍保留在各数据库中,但会添加"已撤稿"印记,同时中国知网将通过链接提供撤稿的具体原因。
3)作者所在机构可能会收到撤稿通知。
4)因学术不端或涉嫌欺诈行为造成的撤稿,本刊永远不再接收此作者的稿件。
2、作者在发现已发表文章存在重大错误或失实内容时,有义务及时更正。请相关作者联系期刊编辑部说明错误对文章造成的影响。期刊将根据错误性质决定采用勘误还是撤稿等处理方式。若选择撤稿,撤稿说明须明确告知错误具体影响到文章的哪些部分。